“脚板走访”“网络对话” 以学促干解决民生实事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姐姐,这两天我该报志愿了,妈妈帮我选了几个学校和专业,我们想跟您商量一下。”“好,一会儿家里见。”仲夏清晨,河南省西平县柏苑派出所民警潘颖一大早便接到了社区一位姑娘的电话。
三年前,潘颖在社区走访时,和这位姑娘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潘颖听到一户居民家中传出争吵声,初中刚毕业的小姑娘,正与她的继母发生激烈口角,于是她一边与派出所联系,一边敲门入户进行协调。潘颖加了小姑娘的微信,又与西平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佟亚辉一起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今年,小姑娘顺利参加高考。
2021年以来,柏苑派出所组织民(辅)警深入社区单位、田间地头,滚动排查家庭、邻里、债务等各类矛盾,群众对民警的知晓率在97%以上,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化解率达100%。“目前,我们共组建网格93个、有网格员157人,以‘平安守护’为载体,与街道、社区联合成立了14个专(兼)职巡防队,时刻守护群众平安。”柏苑派出所所长刘浩南介绍,通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他们还把“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有机结合,建立社区警民交流群25个。
“我们探索建立了以社会心理服务为切入点、以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推动‘事心双解’为核心点、把社会心理服务导入社会基层管理全过程的工作模式。”西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海建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西桂林市委政法委学习“枫桥经验”,坚守政法担当,创新法治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全力保驾护航,谱写了新时代桂林政法的新篇章。
桂林市委政法委把民族团结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标准,牵头成立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开设“石榴籽课堂”,推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20余项便民服务,构建“双网格长”“双向管理”“联席会商”“社会参与”四项管理服务机制,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中心10名热心公益的少数民族群众担任社区网格长。
前不久,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公安分局“鹊华卫士”学雷锋服务队走进起步区崔寨街道黄河体育中心项目工地。工地负责同志反映工地门口摊贩无序摆摊,严重影响施工车辆通行。起步区分局在征得群众和企业一致同意后,在摊贩违规落脚处的北侧找到合适落脚点,摊贩群众全部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影响工程建设的老大难问题现场得以解决。
在主题教育中,济南起步区创新开展“四讲四比”活动,针对当前空间整合、开发建设初期基层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依托网格的“基层治理志愿队+和事佬”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鹊华卫士”学雷锋服务队正是在这一模式应用下,在持续开展“送平安”“送服务”“送关爱”“送健康”“送政策”“送法律”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矛盾纠纷线索,并及时反馈给“和事佬”,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从源头上杜绝了个人极端暴力案件的发生。
“‘鹊华卫士’学雷锋服务队是起步区公安分局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们通过每周六深入村居、社区、项目工地,面对面了解群众的需求,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面对面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对困难群众协调有关单位进行精准帮扶,切实将‘能办实事、能解难事’的志愿服务送到辖区群众身边,以‘问题真解决’赢得‘群众真支持’,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起步区公安分局局长郭宝银说。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是一座以牧业为主的典型高原小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游牧民定居、生态移民,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的落地落实,曲麻莱县五乡一镇的牧民不断向县城集中。
为了更好地解决移民社区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曲麻莱县公安局约改派出所探索出了“警调联动”新模式,来化解矛盾纠纷。五年前,约改派出所主动吸纳两名热心调解事务且有威望、懂法律的老支书担任调解员,成立了“老支书矛盾调解室”,调解室内不仅有老支书,还有民警、村警和司法助理员。
“老支书矛盾调解室”成立至今,调解各类纠纷400多条。其中,矛盾纠纷210条,婚姻纠纷90条,劳务、经济纠纷30条,草山纠纷7条,调解成功率100%,极大提高了派出所工作效率,改变了以往矛盾纠纷化解难的状况。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王胜昔 万玛加 周仕兴 王雯静)